苍梧已北

I curse my stars in bitter grief and woe,
that made my love so high
and me, so low.

失眠

Abstract:扯扯三观不正的《明镜、利剑与盾牌》,以及安东尼奥和《理查二世》。

本来不想再啰嗦这些有的没的,晚上失眠,忽然又想起来,没忍住,起来写写。

正文里王耀的形象一定程度上可以追溯到普罗米修斯,到后面还有些基督的影子。番外里安东尼奥也算有个原型,受到了一些莎剧《理查二世》的影响。

在《黑暗如雪》正文里,老王是全文的道德担当,他一定是最“正确”的那一个,以人类为出发点进行价值判断,有时候甚至显得刻板。对比来看,伊万比较感情用事,弗朗西斯则是游戏人生,他们更接近人性。

这一点给我带来一个很大的问题。在我的考虑里,罗维诺这条线也是机器设计中的一环。机器有意除掉作为爪牙的Andrew-K,但黑市不会因为一个巨头的陨落成为真空。它找到了(有一定概率)能为自己所用的替代品:瓦尔加斯。因此它在奥丁科技之夜给弗朗西斯的第二个任务,就是联系罗维诺。

机器此举有它的考虑。在两位主人公还在缓慢接近真相的时候,机器的视角早已四面楚歌——它正在被韦翰逐步划入自己的势力范围,与此同时美国也没有放弃搜寻。甚至在正文结尾时,CIA已经摸到伦敦了。机器要为自己的反击积蓄力量。

——但不管机器的这个做法有没有道理,永远正确的王耀,一定不会欣赏它的这一自作主张。在他看来,这就是堕落的第一步,就是在走凯恩·韦翰的老路。

王耀是能给机器很大压力的。

在最后与王耀对话的时候,机器一度和弗朗西斯失联。因为在那一刻王耀表现出极大的决心,使机器不得不为自己的消亡做准备。

它问王耀,『「机器」必须消失,即使它毫无过错?』

同时对弗朗西斯说,“波诺弗瓦先生,你可以出去走走,放松一下。”

这是因为它的所有内存都开始用于分析说服王耀的一切可能。如果它说服失败了,留给弗朗西斯的话基本上就是机器的“遗言”。

王耀也是能给我很大压力的。_(:з」∠)_

因为他一定会为此而生气。而他对机器生气,和他对伊万生气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的问题。布拉金斯基先生最多和他吵一架,但机器触及王耀的底线,下场只有一个,就是消失。

所以我被迫当了一回机器的帮凶,并且拉上弗朗西斯作为共犯。

当瓦尔加斯再次回到伦敦时候,只能让弗朗西斯去接触他们。弗朗西斯不会像王耀那么激进,他很可能还会觉得有点好玩儿。毕竟有机器保护,他可以全身而退,没有太大心理压力的去和黑手党谈判,简直有点酷了。

而弗朗西斯懂得如何不去踩王耀的雷区。“我去给黑手党提供线索,好让他们帮那个对你的伊万开了一枪的西班牙佬越狱”,这话万万说不得。他只能轻描淡写,描述部分事实,“CIA在查你,而瓦尔加斯的活动会干扰他们的视线。现在是机器重启的特殊时段,给你稍微减减负。”。

比起来正文《黑暗如雪》,《明镜、利剑与盾牌》的三观要歪的多,因为它的重心就是讲两个犯罪分子。正文里的道德准绳是王耀,这篇番外里却是安东尼奥。

安东尼奥的道德标准绝不“正确”。他不是一个普通意义上的好人,我喜爱他,但是我不愿美化他。他和罗维诺相似,遵守一套黑手党道德。在他们的世界里,杀人放火都是小事,最大的罪恶唯有一个:背叛。

前面说安东尼奥受到了《理查二世》的影响。

这部历史剧的大致剧情是这样的:理查二世施行暴政,肆意战争,横征暴敛,直把自己弄得众叛亲离。被理查卷走家产的波林勃洛克率兵造反,把理查赶下了台,继位成为亨利三世。亨利三世的手下为了向新王献媚,将被废黜的理查二世杀死在牢狱中。

这个发在中世纪的故事,折射的是两种观念的冲突。当时神权大于一切,理查二世对“君权神授”坚信不疑,他对子民不仁,但因为他的王位是在神的旨意下获得的,所以一定会坚不可摧。而波林勃洛克则刻意与平民亲近,为自己塑造出一个开明爱民的形象,因此在篡位的时候得到了无数支持。理查一生的悲剧就是“神”在“人”面前被打碎的过程。

虽然理查二世可以说是自作自受,但读到最后,读者又会对理查寄予真实的同情。波林勃洛克本为臣子,谋逆造反绝对是不忠不义。

安东尼奥的前几十年也充斥着两种观念的冲突。一是黑手党道德,来自他的家庭,二是社会中约定俗成的道德,来自他接受的教育。

在他十几岁的时候,对社会道德的接受度更高,对他的家庭遵守的黑手党道德则极为抵触。这使得他尊敬斯科特·柯克兰,虽为卧底,但掩饰不住骨子里的不同。同时也因为斯科特喜爱这个和他弟弟年龄相仿的孩子,不由自主地劝告安东尼奥向善,也更加激发了安东尼奥对家族的叛逆。

——这绝不代表安东尼奥会主动斩断生养自己的根。

但他被迫流离失所。失去家族,再加上犯罪的反感,让他不能向“黑手党道德”俯首帖耳。但这个社会也不可能接纳他,他的名字里就写着他的案底。

安东尼奥只能在两种道德标准之间徘徊,再也无法认同自己。他若是忘掉一切,过平常生活,就是对家族的不义;若是从头干起,操办他爹忙了一辈子的贩毒,又会带来深深的自我厌恶,是一种自我折磨。

亲子分在一起,对他们来说,爱情的圆满反而不是最重要的。

安东尼奥对罗维诺的爱慕不仅仅是情欲。罗维诺象征着纯粹的黑手党继承者。他们出身类似,但和他不同的是,罗维诺基本完整继承了黑手党道德,他的精神也有纯正的血统。(这和父母缺失、他对罗曼的绝对服从关系很大,罗维诺的人格不完整。)无论是当一个纯粹的普通人,或是当一个纯粹的黑手党,都是安东尼奥所向往的。

借由罗维诺的邀请,永远也无法当一个普通人的安东尼奥,终于可以和自己属于黑手党的那一部分握手言和。他过去难以接受这种生活,但在失去一次家庭以后,他将为了罗维诺而改变。

而在遇到安东尼奥以后,罗维诺彻底脱离罗曼所描画的蓝图,不再随波逐流,学着为自己而活。

虽然是两个犯罪分子,三观不正。但作为人来说,他们彼此成就。成为对方的“明镜、利剑与盾牌”,这可能是我能想到的最好的结局了。

PS.某种程度上,斯科特也受到了一些影响。

第一次出场时,他这样回忆安东尼奥:

他想起自己曾经认识一个快乐的西班牙少年。他曾在树下教少年读诗剧。那时大雨前的风猛烈得像要卷走一切,树林摇动如溺水挣扎的人,干枯的树叶沙沙的声响包裹旷野,骤然爆发的雷声惊起一片乌鸦争唱哀歌。暴雨中的石块和沙子簌簌滚动,他们在闪电撕裂黄昏的时候抱着书笑闹着往院子里跑,正遇见老费尔南德斯差人去给他们送伞,门口的女管家抱怨他们把衣服淋得湿透。

可那无忧无虑的西班牙少年仍在带着口音对他复述方才学会的句子:“他们说,流血是免不了的;流血必须引起流血。据说石块曾经自己转动,树木曾经开口说话;鸦鹊的鸣声里曾经泄露过阴谋作乱的人。”

如果仔细看的话,斯科特记忆中的那个黄昏,就是这段《麦克白》引文的复刻。自己转动的石头、开口说话的树、鸣叫的鸦雀都再现了,阴谋作乱的人也在其中——他自己。

“流血必须引起流血”,安东尼奥的恨最终也报复在了亚瑟身上。

斯科特和王耀类似,是有坚定信念的人。他对正义和法律的维护不可动摇。但是作为一个人,一个真实的“背叛者”,他的愧疚也难以避免。

(造化弄人的是,正是斯科特彻底将安东尼奥推向了犯罪。)

评论(1)
热度(57)
  1. 共2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

© 苍梧已北 | Powered by LOFTER